ISSUE
2016.02 No.8
科法人的生活風格
(Gauguin《Where Do We Come From, What Are We, Where Are We Going, 1897》)
往常我總覺得各式校刊、系刊、會訊常變成聊備一格的東西,在紙本逐漸珍稀化的時代,要怎麼編一本一年兩期的所刊,便成為接了總編輯後我想認真看待的問題。首先我希望這是一本會讓人想要珍藏的刊物,也是可以給予觀者「某些東西」的刊物。
「我是誰?我從哪裡來?要到哪裡去?」,人於人世,核心問題不過此三。科法一二教室裡,桌上擺著的不過從王澤鑑劉春堂到喬律師張律師,然眾人雖看似常閱相類書籍,卻早已各自走過了迥然不同的人生路徑,僅於此地偶一碰頭,爾後又將各自遠颺。而碰頭時如何識別彼此?僅是理解肉身形貌或得以閱讀他人生命故事?這關係著誠意,也關係著緣分。
故本期主題定為「科法人的生活風格」,希冀能自不同角度,折射出科法所師生生活內涵的獨特光芒。r03r04為那標誌性地佔領運動後方入法學院的兩屆,社會運動、公民意識已是許多科法所同學生活中最縝密的練習。從友倫、軒宇、涵茹的訪問中,體見了面對集體運動時,不同個體對自我路徑的思與擇。而在台灣即將擁有第一位女性總統的此刻,我們也訪問了蔡英欣、黃詩淳兩位科法所同學熟悉的女性老師,試著詢問她們那至今仍堅鎖在女性身上的議題:「女人該如何兼顧家庭與生活?」。而我們也沒錯過法學院一代傳奇—李茂生老師,在生活被社群網絡牢繫的今日,除平時替老師臉書雋言妙語按讚留言,更可於此細讀老師思想建立的過程。於未來職涯方面,我們也很榮幸訪問了甫任所長,便替所上同學爭取各項利多的曾宛如老師,實務學術經驗兼備的老師,無論是對業界現況或是當今學術環境都有獨到見解。
最後,這次我們為所刊辦了命名投票活動,最後由「際遇」勝出。際遇者,一方面意味著臺大科際整合法律學研究所的初衷:讓本踩在不同邊際裡的人們得以與法學整合、碰撞,而後生使人驚艷之火花。二者也意味著「紀遇」,紀念著這難得地美好地相遇,一如茶葉於沸水中舒張散開,此時沁香撲鼻,一期一會。